互助縣林草產業發展現狀及今后的思路規劃
來源:本站
發布日期:[2020-12-01]
發布者:
點擊次數:
一、林草產業發展現狀
1.林下產業發展情況
中藏藥材種植、育苗工作。 “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達給互助縣中藥材種植項目資金達2155.4萬元,中藥材種植項目分布全縣19個鄉鎮,主要種植品種有當歸、黃芪、大黃,期間累計產值達4026.42萬元。據2019年統計數據,全縣參與中藥材種植的農戶達15601戶,帶動貧困戶13111戶,貧困人口45888人,年戶均增加收入2580元。2)森林康養基地建設。依托互助北山林區森林資源優勢,結合現有的基礎設施,扎實開展了森林康養基地建設,2016年北山林場被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醫學與健康促進會評為“首批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十三五”以來,森林康養基地累計接待旅游人數81萬人次,旅游總產值達4233萬元。3)森林人家及林家樂項目。根據互助縣2017年林業改革發展資金林業產業項目,安排森林人家建設項目資金50萬元、林家樂建設項目資金25萬元,建成森林人家、林家樂各1處,年收益達154萬元。
2.草產業發展情況
扎實開展天然草原保護工作。現有可利用草地面積253.47萬畝,占草地面積的83.23%。受地理、自然條件的影響,分為溫性荒漠、山地荒漠、山地草甸、附帶草地、高寒草甸5種不同類型的草場,其中高寒草甸類草場面積最大,現有面積147.52萬畝,是我縣天然草地的主體。各類草地年平均每公頃生產可食鮮草1650公斤,理論載畜量21.17萬羊單位。自2011年開始全面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全縣253.47萬畝天然草原列為草畜平衡區,并選聘51名草原生態管護員進行天然草原管護,按照每畝1.5元的標準,2011年—2015年平均每年發放草畜平衡補助資金380.2萬元。自2016年開始實行新一輪草原生態獎勵補助機制政策,按照每畝2.5元標準,年平均發放草畜平衡補助資金633.7萬元。2)積極開展人工種草工作。近年來,我縣積極組織實施人工種草項目,年均完成人工飼草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以上,年收貯優質燕麥飼草20萬噸、燕麥種子100噸、收貯燕麥青貯飼草10萬噸、燕麥青干草約3萬噸,銷售商品草10萬噸,產值達8000萬元。
二、存在問題和困難
1、缺少中藏藥材育苗種植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群眾缺乏系統的技術培訓,相關技術要求掌握不夠,影響了中藥材種植質量、成活率和藥材品質。
2、中藥材種植戶市場營銷路子窄,銷售渠道單一。
3、缺乏龍頭企業的引領和帶動,多以農戶分散種植為主,形不成規模,而且沒有相對通暢和完善的中藏藥材交易市場,沒有統一引導機構,增加了藥材種植的風險。
4、飼草生產成本高,缺乏飼草加工機械,機械化程度低,需要的人力物力較多,商品化程度不高。
5、天然草原退化嚴重,草原生態修復工程實施難度大等。
三、今后林草產業發展規劃
1、林下經濟產業發展
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積極打造、開發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森林生態旅游線路、新興森林生態旅游品牌地。強化森林生態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圍繞森林生態旅游開展森林城鎮、森林人家、森林村莊等項目建設,推動全縣森林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
抓好中藏藥材產業園區建設。計劃實施青藏高原綠色精準藥材試驗站和種質資源圃建設、當歸黃芪加工、專業合租組織扶持以及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等項目建設工作。
2、培育壯大草產業
扎實做好草原管護工作。對全縣253.47萬畝天然草地進行有效管護,認真核定草原載畜量,維護草畜平衡,建立健全草原生態管護長效機制,積極開展草原生態監測和有害生物監測調查工作;完成常用設備等管護配套設施建設。
認真實施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完成草原生態修復退牧還草工程新建休牧圍欄10萬畝,補播治理中度以上退化草原人工種草10萬畝,草原地下害鼠防治50萬畝。
繼續實施青海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工程人工飼草基地建設項目和退化草原治理項目,至“十四五”末,建成人工飼草基地27萬畝,重點實施好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2020—2021年5萬畝退化草原治理項目和50萬畝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項目。
認真做好飼草基地及配套設施建設工作。計劃實施秸桿膨化飼料和紫花苜蓿優質飼料種植、收割、加工生產基地和飼草曬場、貯草棚以及秸桿膨化機械、飼草青貯機、收割機、粉碎機等設施建設,不斷推動草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上一篇:文旅特色小鎮產業定位與細分
下一篇:化工園區的規劃編制體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