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渝中“十四五”經濟發展規劃
來源:本站
發布日期:[2021-04-14]
發布者:
點擊次數:
渝中區十八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重慶市渝中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這個86000多字、共14篇、61章的文本,擘畫了渝中未來5年發展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信息多多、“干貨”滿滿。作為重慶“母城”和主城核心區,《綱要》描繪的藍圖,關系到每一個生活工作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今天,讓我們通過以下四個關鍵詞,一起來理解渝中“十四五”經濟發展規劃,共同展望渝中經濟發展前景。
加快建成
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區“十四五”時期,渝中區將圍繞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要求,基本建成重慶現代服務業引領區、歷史文化展示區、國際交往窗口區、美好城市示范區,加快建成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區,爭創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的典范。
未來五年,渝中區計劃建成西部金融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數字產業新高地的主承載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6%,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70%以上。展望2035年,建成成渝共建現代服務業高地的核心引領區,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75%以上。文化方面,“十四五”時期,高標準打造“人文渝中”,充分彰顯老重慶韻味和新重慶品位,“兩江四岸”整體提升基本實現,渝中母城歷史文化街區群全面建成,國家級、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新增5個以上,國家4A級以上景區達15個以上。展望2035年,建成成渝共建世界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承載展示區,文化旅游增加值實現倍增。
國際交往方面,“十四五”時期,全面建成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窗口區,成為重慶國際交流、經貿合作、外事活動的重要窗口,進出口總額累計超過500億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3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25億美元左右,中新合作引培項目100個左右,自貿試驗區新增注冊企業1萬家左右。展望2035年,建成成渝共建國際門戶樞紐、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集核窗口,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500億元。城市發展方面,“十四五”時期,老舊小區改造基本完成,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鞏固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全市領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人均預期壽命達81.3歲,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315天以上,綠化覆蓋率保持40%以上。展望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西部領先。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厚植渝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十四五”時期,渝中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落實科技自立自強要求,主動服務重慶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深入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集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生態,提升創新水平,使創新驅動成為渝中發展新引擎。
科技創新方面,圍繞重慶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總體大局,努力在科技創新中彌補短板、有效作為,主動對接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著力建平臺、聚資源、強機制、優環境,爭取“一城多園”在渝中布局發展,形成服務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特色陣地和重要載體,增強科技創新在渝中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企業創新方面,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強化科技力量,圍繞區域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優化區域產業鏈,優化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質量,著力增強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人才創新方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良好環境。
創新環境方面,對接實施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持續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創新生態,完善科技創新政策,促進科學技術普及,塑造良好創新文化,整體拓展區域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
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
齊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合作發展,協作共贏。對于成渝兩地、乃至整個西南地區來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無疑是推動發展的強勁動力。
作為主城核心區,渝中將強化“中心城區”擔當,發揮優勢、找準定位、主動作為,努力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十四五”時期,渝中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加快落地基礎設施體系完善等8類、100余項重點任務,在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中搶占先機、贏得突破。主動深化與成都錦江、青羊等友好區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兩地比較優勢,堅持強強聯手、優勢互補,打造“渝中—青羊”“渝中—錦江”等合作示范項目,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區。探索成渝地區金融服務一體化和同城化試點,建立跨區域聯合授信機制,全力助推成渝地區形成更有實力、更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
與此同時,“十四五”時期,渝中區將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加快“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工作部署,按照中心城區建設要求,立足“強核提能級”,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中先行先試,加快集聚國際交往、科技創新、現代服務等高端功能,增強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的影響力和區域帶動力,構筑主城都市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推動渝中全域形象提升、價值升級,全面增強核心功能、帶動能力,在提升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中擔負起發展重任。
下一篇:產業新城的可持續發展建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