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2015年江蘇連云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由科技部批準建設,規劃建設面積3.8萬hm2,按照“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層次布局,通過創新融合、引領支撐、技術擴散,形成聯動發展的格局,以“科技、生態、高效”為特色凸顯“科技支撐下的現代外向型農業”建設主題,被授予全國首批“農村創業創新園區”、首批“國家級星創天地”“國家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范基地”“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稱號。
江蘇連云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區位
重點發展優質稻麥、特色果蔬、名優花卉、健康養殖、農產品加工與物流五大主導產業,通過產業生態系統設計、產業關聯分析技術手段重點分析了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建立了完善的五大產業鏈條,支撐園區產圖4連云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框架業發展,2017年園區產值達到247億元。運用ArcGIS、AutoCAD和PS等技術對園區空間布局進行可視化分析,進而劃定功能分區、設計核心區道路系統和總體平面,對部分重點建設項目,如火龍果采摘園、藍莓綜合展示館、農業科普展示館、智能溫室等進行了建筑設計,最終形成系列可視化成果。通過政策效應評估和績效評價,對園區已有政策進行評估,最終建立了促進園區發展的組織管理和運行機制,即:政府引導、企業化運作、多方參與、“三農”聯動。并在最后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
農業科技園區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是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規劃是農業科技園區快速發展、精準施測的技術手段,科學合理地規劃對園區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該文探討了農業科技園區規劃編制的程序、內容及關鍵方法,通過分析研究國家相關文件和管理辦法,梳理出規劃編制的內容體系,包含資源要素 ( 園區概況、建設必要性) 、規劃核心 ( 總體思路、功能布局、重點任務) 、保障實施 ( 組織運行機制、投資效益、政策措施) 。基于研究團隊在農業科技園區規劃的長期研究與工作實踐,立足規劃前期準備階段、規劃編制階段和跟蹤評估階段的全周期進行規劃技術方法研究,從分析方法到技術平臺,建立了農業科技園區規劃編制技術方法體系,提升了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并以江蘇連云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規劃為案例,闡釋和說明了規劃編制技術方法體系的實證經驗。在未來的研究與實踐中將進一步優化提升,建立更完善的農業科技園區規劃技術方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