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改造的原則與目標
一、基本原則
——整體規劃,重點突破,統籌發展。堅持整體規劃,成片開發,統籌推進老工業區改造和新產業區布局,堅持產業發展、城市功能提升、生態建設、民生改善相結合,集中力量先行推進重點企業搬遷改造,帶動中小企業,統籌各類產業承接區,優化整合資源。
——區別對待,分步實施,有序推進。針對老工業區的具體問題,區別對待,實施不同的改造模式,實行不同的扶持政策,既著眼于滿足現階段經濟社會的需要,兼顧遠期發展要求,分步實施。
——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政府制定方案和政策,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企業主動搬遷改造;發揮市場機制,引導存量資產合理流動,引進增量資本實施重組。
——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完善功能。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產業競爭力,塑造新興產業基地,加強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優化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全面提升城市綜合功能。
——技術進步,綠色發展,服務民生。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更高起點上實施整體搬遷和就地改造;促進資源節約,發展循環經濟;以人為本,完善社會事業,使人民群眾得到實惠。
二、老工業區改造的目標
——城市綜合功能進一步完善,土地屬性實現成功轉型,歷史文化名城的楚文化和三國文化得到彰顯,教育、醫療、文化、金融等公共服務能力得到建設,城市品質大幅提升。
——區域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商貿服務、金融、文化創意、生態居住、文化旅游等新型產業快速突破,形成多元化的產業結構體系。三灣路以西、西環路以東、滬漢蓉鐵路以南不再有對城市發展有重大影響和安全隱患的老工業企業,新型的城市功能區得到發展,新興產業基地壯大,老工業區調整改造基本完成,“退城進園、退二進三”全面實現。
——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基本完成,交通道路、能源電力、通訊網絡、供排水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空間布局得到優化,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趨于健全,以楚文化和三國文化為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躍上新臺階,城市綜合功能基本完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民生得到大幅改善,居民實現充分就業,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社會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分流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城鎮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各類保險覆蓋率達100%,棚戶區實現全面改造。
——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河流湖泊水系連通形成網絡,環境污染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濱水景觀得到建設,充分展現江漢平原水鄉園林城市的風貌。
——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應用能力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持續提高,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科研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進一步完善,新型產業基地的技術、人才支撐得到加強。
——老企業生活區和棚戶區改造基本完成,城中村和村改居基本實現,各類保障事業穩步發展,就業崗位不斷增長,人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民生條件明顯改善。
上一篇:老工業基地面臨的改造的任務與意義